主题:11年辛劳换来 座铁路桥安全通畅 |
|
![]() 新闻来源:许昌网 http://www.hbjlzq.com
男子名叫曹彦林,今年32岁,铁路桥管理所维修班工人,虽然年轻,却已经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11个年头儿。 工作繁杂,他成了一个技术多面手
曹彦林蹲在地上神情专注地工作,不一会儿,一段段符合使用要求的钢材便被切割好。“穿着长衣长裤工作,是为了防止火星灼伤皮肤!”据他介绍,这些切割好的钢材将用于制作泵里覆盖泵池的铁箅子。原来,每个泵站的抽升机泵都安装在泵池内,为了便于观察水泵运转情况,泵池的上方要盖上一个箅子。以前的箅子都是木制的,时间一长就会腐烂,此次制作的铁箅子将用于八一铁路桥泵站和许由铁路桥泵站。 和即将完成的铁箅子一样,泵站内的很多部件,都是曹彦林和工友们动手制作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亲手制作的部件能满足实际需求。除电气焊外,机电维修、高空车作业和泵站抽升管理他都十分精通。“这是工作需要,我必须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曹彦林说。 钢材切割完毕,他接着给院子里的一台应急发电机做保养。这是一台功率为50千瓦的发电机,一旦断电它将担负起为泵站供电的重任。保养的工序简单而烦琐,除更换机油、为水箱加水外,还要检查机器上的每一个螺丝和线头儿是否连接牢固。就这样,曹彦林又在烈日下工作了一个小时。 高空作业,保障安全很重要
保障铁路桥桥区的交通照明,也是曹彦林和工友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其他工作不同,保障照明必须使用高空作业车,才能对安装在灯杆顶端和涵洞顶部的路灯进行维修、更换。“高空作业必须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进行!”曹彦林说,如果气温太高,站在操作平台上工作的工人就要承受比地面人员高得多的温度,极易中暑;如果遇到风雨天气,站在操作平台上的工人安全更无法保证。 此外,车辆撞击也会对高空作业构成安全威胁。2008年的一天,曹彦林和工友们在帝豪铁路桥下维修路灯。“当时修的是涵洞内的路灯。”据他回忆,高空作业车体积大,涵洞内路面狭窄,设置警戒装置后仅有半幅路面通行。曹彦林登上操作平台,升至作业高度。刚刚取下路灯的灯罩,一辆小卡车便撞在了高空作业车的支架上,他被震得直接坐在了操作平台上。原来,小卡车由东向西行驶,而对面方向驶来一辆小轿车,两车争道时发生了碰撞。“幸好当时我把灯罩取了下来,如果是正在维修时被撞击,后果不堪设想!”曹彦林回忆起来至今心有余悸。 雨中抢险,在狂风和雷电中坚守岗位
铁路桥管理所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区7座铁路桥的安全畅通。每到雨季,防汛工作便成了该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曹彦林所在的维修班,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7月8日傍晚,一场滂沱大雨从天而降。19时,曹彦林正在位于文峰路与新兴路交叉口旁的新兴路污水泵站进行机泵维护。突然,他接到通知,新兴铁路桥泵站的供电线路出现故障,导致断电,必须立即前往抢险。 待曹彦林冒雨赶到现场,铁路桥下已经出现积水。他马上到泵站的泵房检查线路,并尝试启动放置在该泵站的一台功率为50千瓦的发电机。由于功率太小,其根本无法带动功率为90千瓦的主泵,只能供应备用小水泵的用电。此时,新兴铁路桥涵洞内的积水已达2.5米,备用水泵开足马力抽升也无法满足需要。“只要机器运转,总是好的!”曹彦林说,发电机使用时必须时刻关注电流和电压,如果不稳定可能对备用水泵造成危害。 由于发电机是露天放置在泵房旁边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挡雨,雨越来越大,一道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划过夜空,曹彦林只能穿着雨衣,在雨中看管发电机。 终于,20时54分供电恢复,三台大功率水泵开始抽水。然而,铁路桥下积水过深,四周的垃圾被雨水冲进了涵洞。为了尽快排水,曹彦林又和工友们用专门的工具——抓钩,清理涵洞底部箅子井上的污泥。一个多小时后,桥下积水被抽干。 辛劳工作,只为换取市民出行平安
曹彦林每天早上8时上班,深夜才能回家,如果是雨季则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对我们这一行来说,雨声就是命令!”曹彦林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天没在家吃晚饭了。他有一个5岁的儿子,妻子是一位中学教师,工作时间紧,孩子和家务只能靠妻子一人承担。 在曹彦林看来,自己累一些没什么,只要把工作做好,让市民有平安的出行环境,就是最大的成功。他不止一次在工作中听到来往市民对他们施工的抱怨,因此,他希望获得市民的理解。“一时的不便,是为了让市民以后方便!”曹彦林说,市民今后生活中遇到市政施工,请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绕道行驶;如果在暴雨中遇到险情,更要配合市政工人们的疏导。 |
|
![]() ![]() ![]() ![]() |
<< 返回列表 |